吕玉刚,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
学校是高质量教育体系的主干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,我国基础教育必须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聚焦学校内涵建设,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,进一步提高育人质量,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基础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,必须把握好时与势。面对强国目标、复兴伟业,面对科教兴国、人才强国、创新驱动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,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、共同富裕的热切期盼,要准确把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使命、新要求。
要深刻领会中央决策部署精神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,基础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、先导性重要地位,必须率先推进与建设,才能保证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建设。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,就要办好每一所学校,培养好每一位学生,切实提高学校教育质量。
要清醒认识教育发展变化趋势。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,我国基础教育普及水平显著提升,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县域基本均衡,从“有学上”换挡升级进入“上好学”的高质量发展新时期。“有学上”重在机会,“上好学”重在品质,根本上要加快缩小区域城乡办学水平差距,整体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要牢牢把握重要时空发展机遇。“双减”是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,既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,也是加快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,为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、提高学校育人质量创造了巨大的时空优势。各地各校要牢牢抓住这一历史机遇,调动资源、凝聚力量、深化改革,努力把学校育人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。
思想是行动的先导,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,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,这直接关系办学方向、深刻影响育人质量。我们必须从解决好“为谁培养人、培养什么人、怎样培养人”这个根本问题出发,坚持从政治上看教育、从民生上抓教育、从规律上办教育,牢固树立起科学的教育观念。
要坚持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。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教育,必须把坚持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作为基础教育的崇高使命和重大政治责任,自觉强化使命担当。要坚持和加强党对基础教育的全面领导,落实好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,确保正确办学方向;要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切实上好思政课,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永远听党话、跟党走,立志成长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。
要坚持全面育人、五育并举。教育是科学,育人有规律。要坚持全面培养、全面发展,深入实施素质教育,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。要不断增强德育工作时代性、实效性,要把学生身心健康放在第一位,充分认识体美劳对时代新人强健体魄、意志品质、审美情趣、创造能力培养的独特价值。要高度重视科学教育,努力为培养造就拔尖创新人才打牢基础。
要坚持协同育人、凝聚合力。基础教育是全社会的事业,既要充分依靠党委、政府及各部门的关心支持,也要积极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。学校要统筹利用社会各类资源,丰富学生实践途径,促进学生知行合一。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,切实发挥学校专业优势,密切家校沟通,积极引导家长树立正确育儿观念,理解学校教育行为,履行家庭教育责任,与学校同向同行,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。
聚焦学校内涵建设,必须在准确把握时代要求、牢固树立科学教育观念的基础上,扎实推进学校课程教学改革,抓住“双减”的时代机遇,利用教育信息化的优势,全面提升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学校的办学水平,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建设打下坚实基础。
“双减”的本质是减负提质。经过近一年努力,作业总量时长得到有效控制,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,教学管理规范性明显加强,教师和家长的教育观念积极转变,教育的满意度有所提升。当前要继续把“双减”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,持续巩固提高落实“双减”工作水平。
要全面提升课堂教学水平。地方和学校要继续强化教学管理,依照各学科特点,制定教学基本规范,明确教研、备课、上课、设计作业、辅导答疑、考试评价等各环节的具体要求,确保教学有序高效。学校要开齐、开足、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,严格依标教学,认真执行教学计划,做到应教尽教,不得随意增减课时、改变难度、调整进度。
要持续提升作业设计水平。作业设计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,具有巩固拓展学习成果和诊断改进教育教学的重要功能。学校要在实现“压总量、控时间”的基础上,更加注重“调结构、提质量”,进一步提升作业设计水平。各地各校要认真制定作业设计指南,强化作业设计研究与能力培训,积极开展作业设计大赛和展示交流活动,促进教师科学把握作业的形式、数量和难度,统筹衔接好课上练习与课后作业。要加强学情分析,使用好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,探索分层作业,增强作业的针对性、有效性。
要不断提升课后服务水平。课后服务拓展了学校育人空间,具有极其重要的育人价值。各地要在“全覆盖、广参与”的基础上,更加注重“扩资源、上水平”,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。要结合学校实际和不同学段学生需要,强化作业辅导、体育锻炼、科普教育、精品阅读、文化艺术、心理健康、劳动实践等方面的课后服务。要在挖掘学校教师资源潜力的同时,积极利用科学、文化、体育等方面社会资源开展课后服务,不断丰富课后服务资源供给。课后服务要坚持学生自愿参加,坚决防止“一刀切”。
课程体现国家意志,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。普通高中新课程正在深入实施,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已经颁布,各地各校要把实施新课程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、全面提升育人水平的重大机遇,切实抓实抓好。
要把握课程育人目标。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,从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三个方面,明确了各学段、各学科的培养目标。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了“教什么、怎么教、教到什么程度”,学校和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,必须站在培养时代新人的政治高度,认真学习、深入研究、准确把握课程育人目标,深刻理解学科育人价值,积极应变、依标教学、勇于创新,做到教有据、学有法、评有尺,确保达成学业质量标准,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。
要深化育人方式改革。育人方式直接影响育人成效,是保障育人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。我们要适应时代新人培养使命任务,对照新课程、新理念、新要求,积极推广应用国家级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,深化育人方式改革。我们要注重学段统筹,做好幼小科学衔接,特别是小学要坚持零起点教学,注重活动化、游戏化、生活化教学设计;要注重学科融合,推进跨学科综合化教学,加强跨学科集中教研备课,促进教师树立学科衔接意识,扩充教学支撑资源,提升跨学科整合能力,推动学生积极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学习;要注重知行合一,强化实践育人,建立劳动实践基地,重视情境教学,加强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,提升学生理解、感悟与动手实践的能力。
要激发学生学习动力。学生是学习主体,教师必须着力激发学生学习动力。要把课堂还给学生,以学生为中心精心设计教学环节,注重启发式、互动式教学,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、主动性,让学生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。要坚持因材施教,注重学情分析,努力为每名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,特别是要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关爱帮扶,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。要深入研究学生,把握学生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,了解每位学生的思想状况、学习特点和发展潜能,积极创造条件,充分激发学习兴趣,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。
教育信息化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和动力引擎。各地各校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改进教学方式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工作的重要作用,并要大力实施基础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。
要注重融入教育教学。2020年以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实施的“停课不停学”,进一步丰富了数字教育资源,探索了教育信息化有效模式,坚定了我们推进教育信息化的信心。要巩固提高“停课不停学”的成果,充分利用科技赋能,加速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。要把信息化应用纳入教育教学基本要求,改进课堂教学呈现方式,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,提高教学效果。要不断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,强化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督导考核,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和成效作为评优评先、职称评定、绩效奖励的重要参考,有效促进线上教育资源教与学成为新常态。
要探索多场景教学应用。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在教育教学中多场景应用创造了条件。当前已有许多地方和学校围绕教育教学的不同环节,探索了多种有效的信息化应用模式,这些经验值得总结、凝练、学习并推广。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探索推广应用力度,特别是在智慧课堂、双师课堂、智慧作业、线上答疑、个性化学习、过程性评价、网络教研等方面的应用,全方位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,更好地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。
要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汇聚了各方面的优质教育资源,资源总量达到34094条,实现了资源的专业化、精品化、体系化,成为服务学生自主学习、教师改进课堂教学、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重要载体。各地各校要珍惜这一宝贵资源,高度重视并做好应用工作,切实加强平台使用的培训工作,让广大教师、学生及家长充分了解平台功能和资源内容,掌握融合应用的有效方法,积极借鉴平台精品课程案例经验,并建立资源应用跟踪考评和激励机制,切实提高平台使用效益。
教育质量评价具有重要“指挥棒”作用。教育部认真贯彻中共中央、国务院《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》,结合基础教育不同学段特点,制定印发了义务教育、普通高中学校和幼儿园三个质量评价指南,系统构建了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基础教育质量评价体系,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。各地各校要认真学习落实这三个质量评价指南,有效引领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要深刻理解评价导向。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,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。质量评价指南着力促进各地各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,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更好地发展素质教育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、健康成长,切实破除“唯分数”“唯升学”顽瘴痼疾。在评价方式上,注重改进结果评价,强化过程评价,探索增值评价,健全综合评价,着力建立科学的、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,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。
要全面掌握评价内容。结合不同学段实际,三个质量评价指南明确提出了评价的重点内容、关键指标和考查要点,体现了引领性、系统性、统一性和操作性。中小学重点评价办学方向、课程教学、教师发展、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五个方面,幼儿园重点评价办园方向、保育与安全、教育过程、环境创设、教师队伍五个方面。各地各校要积极开展多层次、多形式的学习培训,全面系统地掌握评价内容,并作为办学治校的行动指南和努力方向,有效提高学校育人质量和幼儿园保教质量。
要切实做好自评整改。中小学幼儿园要按照三个质量评价指南提出的评价内容和质量要求,自觉主动对标研判、依标整改,积极开展自评。要认真总结哪些方面做到了、做好了,凝练形成富有自身办学特色的典型经验,还要深入分析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到位、存在差距,研究提出整改提高的重点任务及相应措施,充分发挥质量评价的引导、诊断、改进、激励等功能,有针对性地改进教育教学工作,促进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幼儿园。